9月25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提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将持续巩固深化“一带十五园百片”建设成效,提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优质农产品高质量供给。
\n记者看到,《方案》明确:力争到2030年,成都粮食产量提高到240万吨以上,蔬菜(食用菌)生产面积稳定在270万亩以上;全市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不低于453.99万亩、416.64万亩,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力争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n无人机在稻田上空
\n建强生产供应链 切实强化超大城市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
\n《方案》提出,深化“天府良田”提质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支持耕园地上林果、苗木有序腾退,恢复种植粮油菜。强化农业灌溉用水保障,全面提升农田能灌能排、旱涝保收的能力。
\n同时,深化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滚动发展百个千亩示范片、百个万亩“吨粮田”,重点实施西部平坝地区高产提升工程和东部丘陵地区粮食单产补短工程,提升建设“一带十五园百片”优质粮油生产区。坚持农林牧渔并举,优化水果、茶叶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升建设设施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实施生猪、禽蛋稳产提质工程,统筹推进肉牛、奶牛、肉羊生产,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加快构建集约高效现代化养殖体系。推动“藏粮于林”,全面提升油橄榄、竹笋、林药、林下经济等产出规模,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
\n建强品牌价值链 聚力推动“天府粮仓”高质高效发展
\n深化农业园区“立园满园”,发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聚焦实施全省粮油、蔬菜、畜牧等千亿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做强崇(州)大(邑)粮油、邛崃油菜、彭州蔬菜、蒲江水果、邛崃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粮油等主要农产品初加工和适度精深加工,配套完善农产品烘干仓储、冷链冷藏保鲜等初加工设施。加快培育一批粮油等产业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以上。
\n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全“‘天府源’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业品牌体系,支持发展绿色、有机、地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鼓励更多优质农产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目录和“天府粮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成都优质农业企业“出川出海”抓订单、推品牌、抢市场。
\n建强科技创新链 加快发展“天府粮仓”新质生产力
\n《方案》还提出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协同推进全省种质资源中心库运行,鼓励在蓉农业科研院所和大型育种研发企业参与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整理、鉴定、保护。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育种领域的应用,搭建种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完善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选育一批优质、高产、绿色、高效、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
\n同时,加快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试验基地、万安实验室、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运行。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落地转化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发挥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作用,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n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全面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支持农机装备补短板攻关、农机化应用场景建设,每个项目按最高不超过50万元、财政补助占比不超过项目总投资80%给予补助。
\n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
\n建强政策生态链 建立健全种粮抓粮利益保障机制
\n针对保障种粮利益,《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n设立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规模化生产奖补专项资金。实施市级粮食规模化生产财政奖补政策,对规模化油菜种植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按照每年100元/亩标准奖补;对规模化小麦、水稻(含制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50亩及以上的每年予以200元/亩标准奖补;对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00亩及以上的每年予以400元/亩奖补。
\n持续深化“天府粮仓”金融强基行动,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发挥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保障作用,深化“农房增信贷”、农业生产设施抵(质)押等农村金融模式创新。持续实施对“农贷通”平台粮油种植、生猪养殖、特色种养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种业项目贷款贴息政策。
\n坚持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序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和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储。
\n原标题:目标240万吨!成都绘就“天府粮仓”2030新蓝图
\n金界配资,网络配资开户,会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