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看得见的声音!广州这项技术助力听障人士畅听全运
说话声宛如从十几米外传来,字符音节支离破碎,间杂着窸窸窣窣的杂音,这便是中度听障人士感受到的声音。
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石城川对此深有感触。他幼时因病双耳失聪,2016年创办音书科技,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障人士的沟通现状。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任何需要翻译服务的听障人士,都可通过我们的‘音书手语翻译’小程序,一键呼叫手语翻译志愿者提供远程服务。”石城川说,该小程序已接入全运广州小程序,此外,音书手语翻译设备也将部署到运动员入住酒店。
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目前已有相关设备落地应用。听障人士在一款名为“音书无障碍沟通系统”的设备上轻点屏幕,即可获取在线远程手语翻译服务。接入进来的手语翻译志愿者,通过该设备实施传递的听障人士画面,即可将其诉求告知旁边的服务人员。
此外,音书无障碍沟通系统还将借助语音识别、手语翻译等技术,把沟通信息同步翻译成文字并显示在屏幕上,实现听障人士与窗口工作人员的直接“对话”。
“现在语音识别已经非常成熟。我们要做的是手语识别,这是一种视觉语言,对其识别需要相当复杂的算法和大量语料。”石城川介绍,不同地区的手语在语法上存在差异,这些都是音书科技的手语翻译设备需要克服的难关。同时,企业还在攻坚“语音降噪算法”,通过清洗杂音,推动听障人士发声训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中度以上听力障碍人群基数达7200万人。石城川表示,十五运赛会后,音书手语翻译小程序和手语翻译设备将继续为全国听障人士和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无障碍服务,持续为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采写/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李鹏程
部分素材源自企业
金界配资,网络配资开户,会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