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我国江河保护治理进行了顶层设计。若要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传承弘扬水文化不容小觑。近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强调江河水文化研究的重要性,鼓励做优做强“水文章”,培育壮大“水经济”。
佛山、南海以水为媒,以湖造城,成功打造了“千灯湖传奇”。
广东河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做好传承弘扬水文化大文章,是落实国家“江河战略”、推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6月8日,全国首个省级水经济促进会——广东省水经济促进会正式成立。
广东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文投”)作为省水经济促进会理事单位,率先探索水文化与水经济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联合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共同成立了“水文化与水经济融合发展工作室”。该工作室聚合政府、学界、媒体、企业及清华海峡研究院、广东南方软实力研究院等多方智库资源,旨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江河保护与文化经济协同发展。
广东文投是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牵头设立的省级重点文化产业投融资示范平台,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系文化部“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单位”,负责运维的广东文化产业基金,被列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的重点工程,其下分设了教育产业基金、新媒体基金、影视基金、文化产业新三板基金、文化产业互联网创新基金等十余只文化产业子基金。
近年来,广东文投通过专业化的股权投资和创新创业服务,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孵化和培育酷狗音乐、漫友文化等一批有市场前景、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曾获评“2019年最受欢迎投资机构奖”。
做好一方水土文化挖掘,赋能一方经济。广东文投总经理张树滨表示,广东河湖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水文化底蕴深厚、水经济新业态市场内生动力强大,但长期以来,广东对水文化的挖掘并不充分,水生态价值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希望工作室能够多出研究成果,为全国江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模板,让江河不仅流淌在自然中,也流淌在文化与经济的活力中。
千灯湖现已成为水清岸绿、人文厚重的“城市客厅”。
工作室合作共建单位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是省一级基础学科学术性社团,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40余年来,协会作为全省青年社科工作者的社会化平台,致力于扶持青年社科人才的成长,促进广东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广东省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孵化了一批有影响的新型社科类社会组织,带动了广东与国内各地及国际间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为推动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科学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新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江河治理从单一环保目标转向文化、经济、社会多元共赢。广东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张承良认为,工作室可以发挥媒体平台优势,多方聚力,打造“媒体+智库+产业”的创新平台,探索借助“政产学研媒”五位一体的协作机制,系统梳理岭南水文化脉络,通过江河题材纪录片、江河IP系列文创产品、滨水文旅开发运营等形式,讲好广东水文化和水经济融合发展的故事。
工作室智库专家们对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水利部政策研究项目水文化专家、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协会专家、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表示,发展绿色水经济,要发挥水文化的价值引领、品牌赋能、产业粘合、社会动员、智慧传承、区域协调等作用,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公众参与水保护和水治理的积极性,提升水经济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促进流域、区域水经济合作。工作室要系统性地开展水文化资源的普查、研究、保护、传承、创新和传播工作,让源远流长的岭南水文化、珠江文化,成为驱动广东水经济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牛坤柚也非常看好“城市水文化研究”事业,他认为,江河水文化研究可以串联起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对于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综合承载力。他说,城市水文环境是文明传承的血脉根基,人类依水而兴、因水而盛,在与江河湖海的共生中孕育出璀璨的城市文明。做好城市水域文化的系统性研究与深度挖掘,提炼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价值的江河文化符号,不仅是塑造城市区域品牌的核心基石,也是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创意源泉。
清华海峡研究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中心常务副主任庄千飞刚做完江西某县域《水产业经济发展规划》,他提到,“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却又非常难的经济转化行为。水资源其实是县域产业要素中的基础要素,是区域经济中的底层发展要素,所以水产业经济不能单用字面理解来做,而应有因水而利的思维。水文化和水经济融合发展研究也不应局限在县域和家门口的那条河,还应站在江海并济的角度,探索如何以水为媒,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的态度,促成流域协同、跨区域协作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对外传播与交流合作。各地做水经济,资源要素怎么转化,环境应用体系、生态发展体系怎样建立,产业价值如何定位、规划,都需要综合考量。如何有效规划直接产业体系和间接配套应用与民生公用服务,区域水资源价值评价及发展机会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庄千飞也表示,如何做深做透“水文章”,推动水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中华优秀治水文化时代价值的挖掘,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还要学会融合地方文化,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涵养和文旅运营能力,以文化为引领,增强水产业经济的竞争力。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赖小东表示,广东绿色水经济正迎来发展机遇期,乘着省水经济促进会成立的东风,工作室创办恰逢其时,可以整合跨领域资源,研究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水权交易、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政策工具,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水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动能,助益探索“以水养水、以水兴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整理:陈楚珠
撰文:吴凤思
来源:广东文投
金界配资,网络配资开户,会操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